大家喜欢的手游网!
首页 帝国之殖民争霸,早期殖民掠夺知识点

帝国之殖民争霸,早期殖民掠夺知识点

发布时间: 编辑:konglu 阅读量:2次

大家好,帝国之殖民争霸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早期殖民掠夺知识点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帝国之殖民争霸和早期殖民掠夺知识点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帝国:全面战争的贸易争霸

贸易是本作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在政府界面的贸易页最上层可看到国际市场上各种资源的当前行情及走势,玩家在选择修建何种种植园时不妨参考一下这里的信息。中间是本国进口货物的来源地和渠道,带车轮图标的意为陆路贸易,带帆船图标的表示海路贸易,后面是货物种类。最下面是本国出口货物的目的地、渠道、出货量和价值,如果与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长期保持业务往来,该条贸易路线每回合都会获得少许收入加成,体现在界面上就是货物图标后有个带环形箭头的金币图标。有时图标左下角带个暗红色小叉,表示路线上有人劫掠,如果整个货物显示条都为暗红色则表示该线路的起点或终点港口被敌国舰队封锁。注意并不是贸易对象越多越赚钱,玩家手中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货物才能进行贸易,如果与多个国家签署贸易协议,但却无货可卖,这样的贸易毫无意义。因此在向外拓展市场的同时,国内也需增加种植园提高资源产量。

贸易港口是国家财富的大动脉,本土贸易港口越多,贸易伙伴国的上限数也越高。在美洲拥有殖民地的欧洲国家如果想把殖民地出产的资源卖到到欧洲需在当地先建贸易港口,如果殖民地某个不产资源的州修建了贸易港口,临近内陆州出产的货物也可通过这个港口外运,即便什么货物都不走的贸易港口同样可以为本州提供财富加成。海上贸易路线中绿色的是本国和其他非敌对国家共享的路线,白色的是其他非敌对国家的路线,红色的是无本国但有敌对国家的路线,黄色的是本国和敌国共用的路线。把战舰停放在敌国贸易路线上可以自动劫掠,对方通过此条路线产生的收入会有部分流入本国腰包,参与劫掠行动的战舰数量越多收入也越丰厚,但一条贸易线路只能由一国的一支舰队劫掠。如果本国贸易路线遭到敌国或海盗打劫,必须尽快派遣舰队处理这些吸血虫。封锁港口是海上贸易战中的断子绝孙毒招,己方舰队冲入敌方无步兵驻守的商港,经由这座港口的所有贸易路线中断,贸易收入也降为零,这样做虽然得不到劫掠收入,但被封堵的国家经济会很快陷入窒息。攻击躲进港口里的舰队要先派步兵入港将战舰驱赶出来,然后己方舰队才能上前厮杀。

世界战役中缩小左下角地图可看到全球共有4处贸易海区:巴西海岸、象牙海岸、马达加斯加海峡和东印度地区,这4片海域没有任何国家和可登陆的地点,但在海岸边各有5个用金色锚型图标表示的贸易点,将贸易商船开到锚型图标上即可占领这个贸易点,占领贸易点后自动建立通向本国的贸易路线,本国从此可由当地进口各种珍稀商品,这些东西一般都能卖上大价钱,比如象牙海岸出产的象牙。如果将商船从贸易点上移开,或贸易路线被劫掠,已建成的贸易路线会自动中断。每个国家在每个贸易海区只能占领1个贸易点,僧多粥少大家免不了要你争我夺,远洋航行途中同样危机四伏,因此最好能有一支远洋特遣舰队巡护本国在各贸易海区的利益。☆外交科研

点击政府办公楼图标左边的奖杯图标可进入外交界面,外交是本作中最重要的谋略工具,通过外交可以兵不血刃将外部军事威胁化解于无形之中,结为盟友的国家如果被敌国入侵,所有盟约国会自动对入侵国宣战,小国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找个靠山安稳发展,大国也需要广交盟友组成统一战线遏制敌国发展。通过外交还可赠送钱财礼物,交换领土或科技,达成贸易协约关系,获得别国领土军事通行权。初期通过外交达成贸易协约关系可为国家赚得大量财富,互换科技成果既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又能使本国科技水平始终处在世界最前沿。送礼实际上也是送钱,只是金额较大,送钱可提升与别国的外交关系,但在诸如结盟之类的重大问题上光靠钱未必能打动对方,这时需赠送科技或领土才能成功。赠送土地的说服力最大,打下别国领土马上用来和第三国交换科技的办法最实用,扔了个烫手山芋换回真金白银的先进生产力,还顺手种下仇恨的种子,果然无毒不丈夫。交战中如果迫切需要停火,可将打下的敌国领土赠送归还,对方一定会立刻同意休战。军事通行权也是快速消灭强大敌国的一记致命阴招,先假意示好结交,取得领土军事通行权后让大军进入对方境内,守候在各大重要城市旁,趁对方城防松懈时突然发动攻击,一回合之内即可让其灰飞烟灭。

科技研究是富国强兵的基础,按T键打开科研菜单能看到学校列表和科技树图。每所学校可以执行一项科技研究,但不能几所学校共同研究一项科技,学校图标下面的科技图标左上角有一个完成回合倒计数,升级学校或让有奖励属性的绅士入驻都会加快研究速度。武斗流玩家应优先关注军事科技,特别是火炮和海军技术,中后期争霸全球的本钱全在这里。种田派玩家需要结本国国情选择研究工业三系科技,但真正的纯种田派是不存在的,游戏里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别想安稳发展,尤其殖民地和远洋贸易点的争夺完全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胜利者财大气粗,军事、科技、经济各方面都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失败者则举步维艰朝不保夕,昔日的盟国随时可能会为利益翻脸动武。

二、早期殖民掠夺知识点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背景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殖民掠夺

概况

(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2.英国的殖民扩张

开始

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殖民掠夺

方式

(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

(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3.荷、法、英殖民争霸

荷、法的

殖民扩张

(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2)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殖民争霸

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殖民掠夺

影响

帝国之殖民争霸,早期殖民掠夺知识点

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殖民扩张的后果是什么

第四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地理大发现后,首先向海外发展实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但是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荷兰、法国及英国也走上殖民扩张的舞台,它们不但取代了西、葡两国的地位,而且互相争夺海上霸权,最后取得胜利的是英国。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地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养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与此同时,以中国为首的东方诸国实行闭关自守,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因此,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正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下来。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为19世纪末世界之形成一个整体,打下了基础。

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 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商业殖民帝国。两雄并立,展开了争霸斗争。结果,西班牙获胜,在1580年合并了葡萄牙。葡萄牙虽然在1640年恢复独立,但是经过这次合并,它的地位一落千丈,海上贸易衰落了,许多海外殖民地被后起的荷兰夺去了。不过,葡萄牙在失去从前的优势后,仍旧保有不少殖民地:在南美有富饶的巴西,在非洲有安哥拉及莫桑比克,在印度有果阿和第乌岛,在中国有澳门。

葡萄牙争霸失败及衰落的原因,首先是本国缺乏雄厚的工业基础。其次是没有军事实力去保卫海外基地。最后,葡萄牙的东方商业帝国是由分散于许多地方的要塞、据点及港口组成,最容易被各个击破,而荷兰人就利用了葡萄牙的这个弱点。

西班牙也好景不长,从16世纪末逐渐走下坡路。尼德兰革命使得西班牙失去荷兰这个富庶的属地,这是对它的霸权的一个沉重的打击。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有力地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实力。1655年,英军攻占了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中的重要海岛——牙买加。在1658年的对英战争中,西班牙又失去欧洲西海岸的重要商港——敦刻尔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的结果,根据乌特勒支条约,西班牙又进一步丧失了欧洲的属地,把南尼德兰和在意大利的领地割让给奥地利,把对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奴隶贸易独占权送给英国。

这样,西班牙一步一步衰落下去。不过,它在海外仍保有庞大的殖民地:在美洲有墨西哥、新格兰那达、秘鲁、拉普拉他、智利、加拉加斯、危地马拉和佛罗里达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波多黎各、东部圣多明各;在亚洲有菲律宾及部分吕宋岛。

西班牙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在16世纪,西班牙一方面时常卷入欧洲大陆的王朝战争与宗教战争,另一方面又进行多次海上战争,这样就分散了力量。这与英国后来所奉行的方针形成鲜明的对比:英国置身于欧洲大陆的事务之外,只是在大陆均势遭到威胁时才介入欧洲事务,这个方针使得英国有可能集中全力去从事海外殖民扩张。第二,西班牙对于殖民地的统治和限制太严,这阻抑了殖民地的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移民),从而使得西班牙在争霸战争中得不到殖民地的有力帮助。第三,西班牙的工业落后(其原因在第一章第一节中谈过),造成国力不振,从而使得西班牙在争霸战争中缺乏经济后盾。

荷兰的殖民扩张早在17世纪上期,西班牙就失去霸权,代之而兴起的荷兰成为头等贸易及殖民强国。荷兰商人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他们拥有庞大的商船队,仅从事捕鱼和运鱼的船只就有6400艘。波罗的海的全部贸易,对印度的贸易,对美洲的贸易都掌握在荷兰人手中。英国东印度公司根本无力与荷兰商人竞争;荷兰商人甚至在英国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上也压倒了英国商人,仅仅与巴巴多斯做买卖的荷兰商船就是英国商船的两倍。荷兰商人不仅在英国领海上捕鱼,而且还在英国市场上倾销。他们甚至侵占了英国对其殖民地的贸易地盘。

荷兰也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除了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的南非好望角殖民地、锡兰、印度马拉巴海岸、科罗曼德海岸及马六甲外,还占有北美的新尼德兰,南美的圭亚那,非洲的海岸殖民地,东方的爪哇、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一部分、马鲁古群岛和西里伯斯。在1622—1642年强占我国领土台湾,但是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在1661—1662年率大军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荷兰之兴起,原因有以下数端:第一,它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好几条大河都从荷兰入海,荷兰有优良的港口面对英国及大西洋,背后有德国为腹地。因此,自古以来,欧洲两股贸易要道(从伯尔根到直布罗陀,从芬兰湾到英国)都经过荷兰。沿着这两股商道往来运送的商品有:来自比斯开的盐和鲱鱼,来自地中海的葡萄酒,来自英国及弗兰德斯的呢绒布匹,来自瑞典的铜和铁,来自波罗的海的谷物、亚麻、大麻、木材及木制品等。荷兰人就是靠贩运这些商品发家致富的。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海外殖民帝国之后,荷兰的商船在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装载来自殖民地的产品,然后把它们贩运到全欧各地。在归途中,荷兰商船又把波罗的海的谷物和海船用具贩运到西、葡两国。最后荷兰商船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荷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第二,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地掠劫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结果,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都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随身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既有利于荷兰的工业,也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因为海上扩张是需要大量资金的。第三,荷兰之所以能够独霸世界航运业,也得力于荷兰商人所利用的平底船,这种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第四,独占贸易公司是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的组织形式。与封建专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荷兰在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和在1617年成立的西印度公司就是这样的商业组织。参加殖民扩张的不是贵族骑士,而是有商人和富于冒险精神的新教徒(加尔文教徒)参加的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是私人集资筹建,按股份多少分红,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它选出董事会,后者再选出经理会,由经理会主持日常事务。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殖民地和管理殖民地。荷兰正是利用了独占贸易公司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建立起自己的殖民航运霸权的。

英法的海上争霸及英国的胜利但是,就在荷兰人在17世纪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际,英、法两国起来向荷兰挑战。

17世纪,法国在美洲建立了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两个殖民地,并且开始征服印度,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本地治里、昌达那加等贸易站。法国又在西印度夺取马提尼克及瓜德罗普两个岛屿,在非洲侵略马达加斯加、占领戈雷及塞内加尔河口。

英国在17世纪初也开始了殖民活动,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殖民地,到1733年已经建立了13个殖民地。同时,英国也侵入印度,到1688年为止,英国在印度已经占领了3个重要据点:加尔各答、圣·乔治要塞(在马德拉斯)及西海岸的孟买。在西印度,英国占有牙买加、巴巴多斯及巴哈马,在非洲占有冈比亚及黄金海岸。

同时,英、法两国的商人也积极参加了海上贸易活动。

首先与荷兰发生冲突的是英国。英国从共和国刚刚建立时起,就狂热地从事于大规模的海军建设:在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建造的军舰比整个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所建造的还要多,1652年秋决定建造的军舰便有30艘。在军事准备有头绪之后,英国国会便从1651年起颁布了好几项《航海条例》,它们规定任何商品都不得输往和输出英国殖民地,除非由英国船载运,所谓英国船系指在英国或其殖民地上建造、为英国及其殖民地所拥有的船,或者至少有3/4的船员是英国人或英国殖民地上的人。为了迫使荷兰人接受《航海条例》的规定,英国在1652—1674年间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的打击。结果,荷兰不仅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且也丢失了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英国在取得新尼德兰之后,把它改名为纽约。此后,荷兰便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荷兰之所以败于英国之手,基本原因在于它缺少自然资源,更缺少工业基础作为海外扩张的后盾。而且荷兰只知道发展航运业,集中力量建造商船,而相应地忽视了海军的建设。结果荷兰商船时常遭到英法私掠船的袭击和劫掠。

在打败荷兰这个敌手之后,在海上与英国争霸的只剩下法国这个劲敌了。因此,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权刚一确立,英国就开始了与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长期斗争。英国为了打败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与反对法国的国家建立同盟,用金钱和武器资助它们,叫它们与法国作战,自己则集中海军力量,在海外打击法国。英法争霸一共通过四次重要战争:圣·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1689—1697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及七年战争(1756—1763年)。战争波及世界各地:在北美,在非洲及印度。

通过这几次战争,特别是七年战争,法国的损失很大,它在印度的势力几乎全部被英国排挤出去。法国虽然被允许保留其沿海几个贸易站,但是不能在印度维持军队,这样就被剥夺了征服印度的可能。在北美,法国只剩下纽芬兰沿岸两个小岛及西印度几个岛屿;在南美法国只保留圭亚那这个据点,英国则夺取了法国整个圣劳伦斯流域及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土地以及格林纳达岛(在西印度)。

这样一来,在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为什么在英法长期海上争霸中英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一个原因是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于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自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长。只有到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则自从17世纪革命以来,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另一个原因在于:英国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要比法国多。到1688年为止,有30万英国移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他们散居在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而法国移民少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1)法国政府严禁法国新教徒移往殖民地,而英国则对新教徒向海外移民采取放任态度。(2)法国国内土地肥沃,法国农民留恋故土不愿远徙海外;而英国农民则在圈地运动的影响下流离失所,只好到海外谋生。(3)英国也有少数乡绅到新世界去。物价上涨和固定地租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他们多半信仰清教,也失去了担任官职的资格。英属殖民地上的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英国的工业发达,是英国胜利的第三个原因。在1550—165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正是在这期间奠定了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三十年战争增加了对于军事物资的需求,因而刺激了英国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来自德国、法国及弗兰德斯的移民带来的新技术,也促进了这个发展。到17世纪,呢绒工业依然是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它的产品的出口给国家带来巨额的收入。煤的开采也有很大的增长,产量从1550年的200万吨增至1700年的300万吨。煤作为燃料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工业部门。这个时期的大炮、火药、硝石、玻璃、纸张、明矾及盐的生产也有显著的进步。法国工业在产量方面与英国相埒,然而法国人口为英国人口的三倍以上,而且法国工业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而英国工业则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因而在质的方面超过法国。英国工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

第四个原因是英国素来就重视海军的建设,到18世纪英国海军之强,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英国海军在英法战争中作用最大,特别是它切断了法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联系,因而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欧洲列强之间海外殖民扩张也好,列强之间的海上争霸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掠夺、榨取海外殖民地。欧洲殖民者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榨取,其规模之大,手段之残酷,都是骇人听闻的。

我们中国人特别不应忘记荷兰人对我国台湾同胞的压榨。在荷兰人统治台湾期间,对居民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使台湾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荷兰殖民者强占大片土地,把农民变为农奴,强迫农奴每年上缴谷物:上等田每年每10亩地交18石,中等田缴15石6斗,下等田缴10石2斗。荷兰殖民者还强迫高山族每年上缴5万张鹿皮。

在北美殖民地,英国商人把一些不值钱的玩具以骇人听闻的高价出卖给印第安人,因而从印第安人手中骗去巨万的财富。在西印度群岛,殖民者建立大规模的种植园,使用黑人奴隶劳动,每年靠奴隶血汗积累了不计其数的高额利润。英国殖民者在征服孟加拉后,仅克来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人就从孟加拉国库中盗走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1757—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通过垄断贸易也大发横财。仅食盐一项,所得利润就达200—300%,1793年一年的食盐垄断就为英国的殖民者带来80万英镑的利润。与殖民相伴随的奴隶贸易,每年使奴隶商人赚到无法估计的巨额利润。

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过程,为工业革命的到来作了准备。但是这都是以殖民地人民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300年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千百万人民的死亡。在美洲的殖民过程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整个整个的部落被消灭。到1541年,仅西班牙殖民地被歼灭的印第安人就不下1500万人。罪恶的奴隶贸易又使非洲丧失1亿左右的壮年黑人。在欧洲殖民强盗的掠夺下,殖民地的社会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顿甚至倒退。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